
你需要的什么樣的工廠園區建設與供應鏈策略?
一、工廠園區建設常見問題
問:“新工廠園區是怎樣建成的?”
答:“當然是先規劃后建設!”
問:“誰規劃?誰建設?”
答:“當然是建筑設計院規劃,施工單位建設。”
再問:“如何規劃?如何建設?”
答:“他們(我們?)有自己的設計標準和施工標準。”
非常完美!
我們所見到的工廠大部分就是這樣建設起來的。
現在的問題是:
1. 廠區內各個建筑之間的邏輯關系如何處理?
2. 廠區內各個車間/倉庫之間的分布如何?
3. 車間/倉庫應該開多少個門?需要多高?多寬?
4. 車間/倉庫內部的通道應該多寬?放在哪個位置好?
5. 車間/倉庫內的立柱應該如何排布?立柱之間的距離應該多大?
6. 各個功能區域應該如何劃分?
7. 倉庫應該多高?
8. 地面承重應該多大?
9. 如何配置裝卸貨平臺?
以上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卻決定了后續的使用效果,遺憾的是,我們的工廠設計的、建設的和使用的是三個不同的團隊。
做工廠設計的團隊,他們是否真的懂這個工廠?這個工廠建成后如何用?為什么而建?這個工廠需要滿足幾年內的什么規模?需要什么樣的物流速度?是否需要倉庫(原材料倉庫和成品倉庫)?物流通道是多少?等等?現實情況是,目前設計的這些團隊大都不明所以或者語焉不詳?因為這些因素都涉及到企業的經營發展和供應鏈戰略,從而決定了物流管理策略,決定了以上的參數。
另一方面,我們做設計的時候,企業處于當前的發展水平,那就有幾個問題需要思考了:
第一,按照當前的規模設計還是按照幾年之后的規模設計?
第二,今年的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綜合水平假設是60分,那么搬入新廠之后呢?明年呢?后年呢?等到采用精益生產與精益物流之后的模式是否還是現有的設計模式?
一句話,無論是規模還是管理水平,都不可以按照靜態的思維方式進行設計。
二、工廠園區建設案例
筆者前兩年接觸一家照明企業,現在20億元的規模,第二年要投產新工廠;當時他們內部物流管理頂多有30分(當然他們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因為人們容易將品牌知名度和管理水平有意無意地聯結起來,可是我們都知道,品牌的形成靠很多因素,但是物流管理往往未必與品牌有直接的關聯,但是卻有致命的影響)。可是據他們出具的規劃圖里面按照40億元規劃,管理水平按照現有的模式直接拷貝過去,于是我說“不要到時候除了廠房、設備是新的外,其它都是老一套,你的物流管理水平和現場管理、庫存周轉率,人員浪費等還是一如既往,----象垃圾場和菜市場。”
當然,也不能說一步到位的設計,另一家摩托車企業,請了天津的一家設計機構作的規劃方案,整個方案按照精益生產的思想和內容都是很好的,各個場地的使用也都非常合理,就是有一點可能他們忽略了----這個工廠是國有企業、地處重慶,人們的想象無法一下子進入到精益生產的高度和水平上,明顯的一點就是,計劃和供應商的質量以及準時交貨期無法保證,所以,物料的來來回回頗多,“任何決策的失誤都將導致庫存,而任何庫存的現實存在都需要倉庫或者暫存區域管理,這就需要空間。”而需要空間,就必然要在設計圖上面反映出來,如果沒有,就只好遍地都是庫存了。
作為工廠建設團隊,其實只要按照規劃方案實施就可以了,當然,前提是設計工作做得比較好。但是在實際施工的時候,由于地勢、建筑誤差、規劃方案的微觀調整等因素,也會引起實際建設尺寸的不一樣。另外,在設備到位的時候后,要將各類設施供應商同時召集起來開圓桌會議,以避免建成之后再來調整,這個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而作為使用與運營團隊,其實是項目的使用方,在設計初期,尤其是概念設計階段,就應該強勢介入,在建設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否則,容易導致“使用的被設計的害了!”那個時候,做好經理人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挨批”的機會就大大地增強了。當然,強勢介入的前提是:你已經有了基本的戰略需求。當基本的戰略需求都明確了之后,你會發現,其實廠房建設成為什么樣子、如何排布,就僅僅是一個拼積木的過程而已。
三、企業的供應鏈策略
具體說來,企業的經營戰略決定產品策略,產品策略決定供應鏈戰略。
如果你的產品是屬于成本性的策略,那么你就應該采用有利于將產品和相關成本標準化、規模化的策略,比如家電行業、IT行業和機械制造行業,競爭激烈,利潤很薄,那么產品必然是需要走規模化道路,這個時候,廠房建設就應該更多的偏向精益化布局和有利于降低庫存和相關成本;此時的供應鏈策略也就應該是強調精益供應鏈,強調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和非核心能力的外包,強調應付可能的價格戰,更要強調供應鏈的扁平化。當采用了VMI技術之后,其實原材料倉庫也是可以不用考慮了。
如果你的產品是強調服務性、強調響應性的,那么,客戶的要求要在第一時間內滿足,你的產品就必須“時刻準備著”,所以可能需要有相對多的庫存,那么就需要有一定面積的倉庫了。比如現在電力行業,建筑設備行業,兵工行業,不容許你有片刻的耽誤,尤其是,客戶都是強勢的,這個時候,需要建立以“隨時要、隨時有、隨時送”的供應鏈策略,所以,在訂單談判和投標的時候,有一句話就很管用了,“我們光庫存就有2億元人民幣!”這樣的庫存能力,廠房、倉庫是不小!
當然,如果你的預測、計劃管理水平、供應商質量、供應商關系等沒有到位,那么,也有必要在準備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倉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