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才能實現精益化布局生產方式
一、統籌規劃
精益化的布局生產方式是對傳統企業大批量生產的變革,顛覆了企業功能式布局,消除經驗式的管理桎梏。流動化生產的模式設計從流動化管理開始,布局結構的設計應符合流動的要求。因此需要企業管理團隊對生產車間的設備、工裝、人員、物料、質量與技術等因素進行全方位分析和研究,探討出最適合當前狀態的流動方案,系統的流動化布局規劃應該關注以下要素:
【要素】
1、 人員的技能和多能化
2、 設備及工裝的穩定及快速切換能力
3、 物料的準時配送
4 、工藝及質量標準的過程執行
5 、現場5S管理的日常化
二、標準化作業
標準化作業能維持員工作業的穩定和高效,避免制造過多、步行距離遠、手動作業的浪費。標準化作業是流動化管理及正常生產運行的必要條件,其目的如下:
【目的】
1、 作業順序一致化
2、 逆時針方向操作
3 、進行適當的作業組合
4、 明確作業循環時間
5 、明確在制品數量
三、信息流暢
信息流是流動化管理運行的指令中心,是企業制造過程流暢運行的前提。信息流暢說明生產計劃指令明確,而且便于信息的橫向和縱向傳遞,因此制造過程就比較穩定。生產信息流暢給企業帶來的作用如下:
【作用】
1、 實現拉動式生產
2 、生產績效目視化
3、 便于批量處理
四、物流流暢
精益布局條件下的生產組織應能夠實現物流流暢,從而保證各工序的生產和物料供應保持同步,促進各工序生產節拍的協調一致,有利于實現“在必要的時刻得到必要的零件”。
五、用戶導向
實現精益化的布局生產方式就需要各道加工工序“零缺陷、零故障”,并且一次把事情做對。如果制造過程中出現缺陷或不穩定的因素,要么停掉生產線,組織資源進行改善;要么強行把有缺陷的在制品廢棄,無論何種選擇都將引起成本的上升。因此精益化的布局生產方式要求每一道工序嚴格控制工作質量,做到質量在過程中控制,遵循用戶導向原則。用戶導向的含義是:
【含義】
1、每一道工序是前道工序的用戶
2、每一道工序是后道工序的供應商
3、每一道工序只接受前道工序的合格產品
4 、每一道工序只生產合格的產品
5 、每一道工序只提供合格的產品給后道工序
遵循內部用戶原則的具體方法是開展自檢、互檢,并嚴格按工藝操作規范進行生產。
六、消除浪費
精益化的布局生產方式的目的是減少在制品,使生產過程存在的浪費現象暴露出來并不斷排除,使成本下降。這些浪費現象包括:
【浪費現象】
1 、在制品過剩
2、 供貨拖拉
3 、排除設備故障的時間長
4 、信息交流不暢通
5、 工藝紀律性差
通過流動化布局改善實現一個流的精益狀態,消除過程的浪費。
七、安全型
流動化管理的過程中要確保員工的作業安全,由于布局的緊湊,導致員工的工作空間和作業場所發生變化,應站在員工作業的立場上考慮安全隱患。同時對員工具體的作業過程進行分析,消除影響員工安全的隱患因素,需要考慮的要素如下:
【要素】
1 、加工點遠離雙手可達區域
2 、作業時容易步行
3 、去除突出物
4 、防止誤啟動
5 、蒸汽、油污、粉屑防護